以前写文章,觉得想法新鲜并重要,忙不迭投稿,虽也中了,但文字表述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。大概编辑部主要相中了我的点子,也就“忙不迭”发了。其中1990年首次质疑同均三宫重大理论的论文,从投稿上海音乐学院学报到发表大约不出俩月,正值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传统音乐年会期间,引起与会者及学界“哗然”,大概就是点子有点儿瓦数的原因吧。
现在不用着急了。
我的两个原则:
一、没有高级点子不写;
二、要写就要写得让自己非常满意才出手。
既要对得起自己,也要对得起观众,更要对得起地球。
近来有了一个关于旋律学的顶级思考(提示:旋律本质问题是音乐理论界的世界性难题),每天有了想法写他个百把字,没想法或没想通绝不动笔;打算磨它至少三个月才出手。
争取达到两个要求:
一、逻辑严密、无懈可击;
二、娓娓道来、通俗易懂(《黄钟》刚发那篇比较晦涩——当然也有脑子没完全思考透彻的原因)。
为啥捏?因为没必要慌,我不用它评职、评奖、搞项目、搞银子;
拿出来就得前凸后翘,跟世界小姐媲美。
东西不在多,写一篇是一篇才是硬道理。
否则,写成百上千篇,等于放连珠屁。
除了让人掩鼻,让自己作呕,屁用没有。
现在开始“磨”论文了 |